close

滋器官誤植的風暴大概是台大醫院有史以來面子最掛不住的醫療疏失,從見報到開始有檢討疏失,原本該有的醫療龍頭的優越感頓時消失。就像一個總是考第一名的小孩,突然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壞事,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以現有浮出檯面的究責原因來討論,把問題導向是台大檢驗室與移植協調師在傳達捐贈者檢驗報告上關於HIV試驗結果的失誤。我們辜且相信這是實際上的原因,因為巨塔裡的小細節不是我們所能想像,而歸納出的官方說法本身就很值得討論,是檢驗師說錯還是協調師聽錯,從葫蘆裡面賺一圈出來才發現又在葫蘆裡,說錯或聽錯在集各方資源於一身的臺大醫院似乎怎麼都說不過去,就像一個實力派唱將突然來個冒冷汗的大走音一樣讓人不可置信。所以柯P才說不管哪個錯,都是台大的錯,言下之意這塊金字招牌必須概括承受所有輿論壓力,不管到底是哪個小螺絲鬆了都一樣。
我的工作剛好也是個跟上述某個功能相似的螺絲一樣,為每個醫師提供報告來輔助診斷及治療,所以看到同業身陷史上最大醫療風暴,心情也是五味雜陳。就讓小弟試著說說我們在這間白色巨塔裡有點灰姑娘的心路歷程。
醫事檢驗師在醫院裡屬醫事人員,我們從各大學或技職院校生產出來,經過實習,專技高考,然後四處流浪投履歷找工作,因為過去量產醫技系學生的關係,畢業後想要學以致用還不是那麼簡單。通常一份醫檢師工作職缺,以醫學中心為例,目前大多提供非正式的契約人員職缺,但還是會吸引幾十位的應徵者報考。幸運戰勝一群人後就會有醫院給的契約工作,契約內容依每家醫院而異,若規模不大怕變成新人訓練所就會強制簽約一到兩年,規模大一點不怕請不到人的可以給定期或不定期契約,大部分是一年(曾經聽過有3個月到6個月一簽的)。不管身分為何,可以開始執業總是贏過很多在外流浪的醫檢師,至少開始累積臨床經驗。從過去到現在,醫檢人力大多以技職體系出身為主,包括各大檢驗所、地區到區域醫院檢驗科或健檢中心,北中南三區主要由元培、中台及輔英等知名科大畢業生提供醫檢人力,至於各醫學大學醫技系學生畢業後投入臨床工作的在過去幾年還算少數,而且大多集中在醫學中心。這個現象很容易解釋,第一從各校考照率可嗅出端倪。每年應屆考取執照比例最高的通常集中在技職院校,這跟學校招生政策與學生就業取向應該有關,當我打定主意畢業後要直接就業,國考就是我的當務之急,加上學校刻意安排完整的複習課程,上考場就是如虎添翼。反觀傳統大學畢業生,舉我自己為例,大四下學期還不太有明確的下一步,等當兵、進補習班考後中後醫、考私醫聯招、考職業軍人、考高普考、考研究所、考亂七八糟(現在看來),很少人會把醫檢師的工作放在眼睛前面,特別是男生。難怪一出學校就輸在起跑點,第一次考照率自然不高(本人就考了三次)。很多在外繞了一圈,還是乖乖回家上104找醫院投履歷。
醫檢師的誕生就如上述的不容易,但限於目前就業市場緊縮,很多高學歷無工作的慘案,使得越來越多人青睞這個餓不死也不會穿太暖的工作。再來因為醫院玩很多評鑑遊戲,包括教學醫院評鑑,檢驗科自己來的TAF或CAP認證,所以各大醫院紛紛提升錄取門檻為"大學畢業",甚至有些限碩士生報考,但薪水門檻通常不會同步更新。
報上所謂檢驗人員指的就是醫事檢驗師,以南部某醫學中心為例,醫院設立病理檢驗部負責病理及醫學檢驗工作,病理部門包含一般病理,外科病理及細胞學,檢驗部門包含一般檢驗(鏡檢血液室,急診檢驗室),生物化學科,微生物科及血庫。綜合各種細胞病理及體液血液檢查都屬檢驗科業務。以急診檢驗室為例,病患經由臨床醫師開立檢驗單後,直接至檢驗室抽血櫃檯採血,四十五分鐘內我們必須完成檢驗報告提供醫師作診斷及輔助治療。而這四十五分鐘期間,我們先將病患剛採集的血液離心分離出血清或血漿(一般為5分鐘,一各檢驗科sop為主),再將血清(血漿)或全血依醫囑項目上不同機器進行測試,大致分為生化項目,CBC(Complete Blood Count,全血球計數)項目,血液凝固項目及尿液鏡檢項目。如果從看熱鬧的觀點,我們的工作就是抽血上機發報告這些作業員可以操作的例行工作,不過裡面其實還有部分機器無法取代的手工操作項目和一些需要臨床訓練的專業知識在,。目前也因為實驗室自動化程度普及,所以實驗室在機器及操作人員的品質管理就顯得重要,就如這次發生的問題,專業看法會追究檢驗人員是否依照SOP執行口頭報告。按照南部某醫學中心針對口頭報告所作的規範為:(一)以對方了解的兩種語言告知報告內容。(二)請對方覆誦報告內容。(三)主動告知報告者員工編號及登記受話者員工編號。上述規範主要還是確保報告接受者可以正確無誤地接收檢驗端的資訊而設計的防呆機制。不過老實說,評鑑單位要求醫學實驗室的作業精神在於說寫作合一,所以制定一個適合且方便執行的SOP對於實際在線上工作的我們會方便許多,大家也不想受之醫院的點滴薪水卻有一天會意外地必須泉湧以賠醫療疏失之過,所以認份地接受經過設計的層層關卡對於維持一份安穩的工作還是有很大的幫助。
記得事件剛發生時事逢今年第一個襲台的颱風天,所以新聞版面在這件醫療疏失傷還不算火力全開。不過整件事情的後座力在於臺大這塊金字招牌造成的反差,所以大家容易集中注意力在看院方及官方的後續處理,試想若以其他醫學中心或是區域醫院取代之,相同的題材應該不會有一樣的輿論尾勁。其實就事論事,應該就像柯P這樣大是大非的人來面對事情,有錯就承認,進而檢討改善,台大一定有一堆人信奉這些品管教條,遇到問題必須PDCA(Plan-Do-Check-Action),慢慢讓自己比台大更台大,比哈佛更哈佛。
身為醫檢師,還是為同業發個聲,我們身處在處處都規範的工作環境,工作風險(包含感染風險,醫療疏失風險等)與待遇遠不成比例,而且通常成功不必在我,但出事必上火線。
 
"移植成功,記者會都是醫生 ; 移植失敗,檢討會都是醫檢師和協調師。"一個在北部某區域醫院的同學說的很妙
 
當然沒錯,移植過程中我們只是輔助角色,任由對方如何催促報告,線上臨床工作再多還是得趕出這種急件來幫助醫生後續處理,有時甚至半夜還有同事必須on call趕來醫院做事,只是這些都是份內工作,談不上有掌聲或鎂光燈之類的鼓勵。成功不必在我的醫檢師還是繼續躲在實驗室接單做事,提供所有顧客最滿意的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財寫作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