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問要於不疑處有疑,待人要於有疑處不疑。」

2008115232020  

「圖片出處:http://www.isdou.com/article/2841.html

這是至少4~50年前胡適大學問家說過的名言,不過我卻是輾轉從學校教授口中轉述得知。因為這堂課是教授研究生如何運用研究工具及技巧,所以很顯然老師show出這張slide的重點在作學問的角度。他說,我們不能老是相信paper和市售的kit,要在不疑中存疑才有創新的機會。果然是經驗老道且有高RPI加持的學校潛力教授,引用這句話教訓我們這些毛頭研究生恰如其分。

過去我們總是相信眼前所見,反正有圖有真相嘛,何必為難別人和自己。不過作實驗和做人還是兩回事,科學實驗要求證據,想要說服大家靠的是至少三重複且有統計意義的鐵證,即使過程中常常在一堆垃圾結果中拼湊幾個較一致的趨勢,但就是可以在論文或paper中討論出一番結果。我是科學菜鳥,還有天高地遠的知識落差需要補足,神人級的前輩足以見微知著,我們還在後知後覺的過程中學習。比較多人認為生物科技等於未來賺錢的產業,這個結果或許一翻兩瞪眼,畢竟現在的狀況就如各位所見,產業大多停留在代工及代銷的階段,一個PHD(Doctor of Philosophy)花了爸媽和社會資源幾十年白花花的鈔票,拿到學位證書第一步卻是開始擔心下一步夠不夠漂亮,是到學校當菜鳥老師,還是去上市櫃公司當產品專員賣耗材,或許老師實驗室還有經費聘回去當Post Doctor,當然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這可是人生第一次不是經由一次考試就能定生死的過程。

扯遠了,不過這是小弟目前在這個環境中井底之蛙的觀察。其實我的重點還是在學習的過程。每個博士學位都叫"哲學博士",言下之意學理的終極就是哲學了。我不懂哲學,不敢著墨太多,不過言下之意好像在提醒我們做學問其實就是殊途同歸,唸書最後的本質,管他有沒有學位,讀透了,領悟了就是哲學世界了。

今天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作人和做學問兩件事,看來只有後者期中考會考,但實際上學會如何作人才能應付每天的人際關係,還好不才的我還略懂這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財寫作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